仍有银行不甘转为代销
分析当前中小银行客观情况,由于人才储备不足、系统和科技能力缺失、市场规模较小等条件的限制,部分中小银行早就放弃了自营理财的业务,转向代销。
但也有小部分中小银行将理财业务能力置于整个大财富管理板块之下考虑,较早锻炼出自营理财净值化能力,并且相关产品颇受行内零售客户欢迎。
券商中国记者在走访一家西部农商行时,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行资管团队一直隶属于大金市部(大金融市场部),今年上半年还在新发产品,但新发规模同比已经减少。“主要还是行里零售客户是有需求的,我们有一些特色化固收理财产品的收益还是不错的。我们是希望跟监管沟通,如果一定要退场,也希望到2027年。”该人士表示。
此前也有长三角地区农商行副行长告诉券商中国记者,该行自营理财已经完成了净值化转型,而且类型不仅仅有固收,还有混合和权益。其中配置权益是通过FOF模式。至于理财公司牌照,该负责人直言“不想放弃,一直在努力和监管沟通”。
“对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成立理财公司难度较大。应抓住理财产品销售暂未对第三方开放的时间窗口,建设和完善代销系统,培养专业的产品经理和理财顾问,大力发展理财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代销业务,将自身打造成为‘金融产品超市’,抢占财富管理大市场的先机。”一位受访的业内研究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中小银行推出自营理财,并非意味着完全脱离理财市场,大量中小银行已积极转为代销模式。数据显示,从2021年末至2025年上半年末,参与代销的银行数量从97家激增至569家,除去32家已成立理财公司的银行外,其余537家机构主要系中小银行构成。
中信建投证券马鲲鹏团队此前也分析认为,随着监管对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监管趋严,未来大部分农商行和一部分城商行将退出理财市场,转型从事财富管理业务。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业务转型节奏将加快,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余额和占比将稳步降低。
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此前认为,中小银行后续若全面清零自营理财,意味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近年理财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中小机构很难再打破这种格局。
刘呈祥指出,中小银行具有较为广泛的客户基础,相较于理财公司来说仍具有代销优势,可挖掘长尾客户的空间。目前,下沉的农商行代销的产品主要是其他农商行发行的产品,未来有望拓宽合作渠道,发挥下沉市场优势。与此同时,代销市场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或将进一步拉低理财产品的销售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