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模和盈利也有改善
从业务收支角度看,基金公司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基金管理费,基金管理费则和基金管理规模、基金产品盈利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这些收入抵扣经营成本后,剩下的则为经营利润。截至目前虽然只有少数基金公司披露经营数据,但都具有一定代表性,依然能看出不同类型基金公司当前的生存情况。
整体而言,随着权益市场逐步走出低迷,基金公司的经营也随之有所起色,这在大中型基金公司中尤为明显。以银华基金为例,该基金公司曾在2021年实现近40亿元营收和逾9亿元的净利润。但随着2022年之后股市行情低迷,银华基金营收在2022年至2024年逐年下行,从2022年的36.80亿元下行到2024年的28.57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的8.17亿元下降到2024年的5.58亿元。进入2025年,银华基金营收随着资本市场回暖有所改善,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10%。
在经营数据背后,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规模和盈利等情况也随之出现改善。以华夏基金为例,根据Wind统计,截至上半年,华夏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02万亿元(剔除ETF联接基金市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华夏基金旗下股票基金规模增加587.92亿元,相比去年年末增长9.52%;债券型基金增加122.32亿元,增幅为4.16%。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上半年华夏基金旗下基金合计实现净利润573.20亿元,其中在二季度实现净利润300.92亿元,是二季度唯一一家旗下基金净利润超过300亿元的基金公司。
但在日趋激烈竞争下,中小基金公司经营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东海证券半年报显示,2024年东海基金开展增资,增资金额为1500万元。截至目前半年报披露日,相关增资的工商登记变更及监管备案正在办理中。此外,为支持东海基金业务发展,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东海证券于上半年向东海基金提供1000万元借款,截至半年报披露日相关款项尚未归还。
经营分化现象依然存在
实际上,经营情况随市场回暖有所起色的还有基金代销机构,这类机构和基金公司一起,构成了整个基金产业链供给端的整体概貌。但要看到,代销机构群体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同样存在经营分化现象。
以天天基金为例,截至上半年末,该机构一共上线了16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2.18万只基金产品(按照独立基金代码统计),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6752.66亿元,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3838.10亿元。其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共计实现基金认(申)购(含定投)交易9823.35万笔,基金销售额为1.06万亿元,是历史同期新高水平。2024年上半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8603.31万笔、8513.82亿元,今年上半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4.18%和24.18%。今年上半年,非货币型基金共计实现认(申)购(含定投)交易6368.96万笔,销售额为6260.41亿元。
根据Wind统计,截至8月15日,天天基金代销的基金公司家数已增加到了182家,代销的基金产品数量11143只(不同份额合并统计),在全市场476家代销机构中排名第一。此外,盈米基金、蚂蚁基金、京东肯特瑞基金、好买基金、同花顺基金等机构代销的基金数量均超过1万只。但另一方面,有109家基金代销机构代销的基金数量不足100只,甚至还有机构的代销数量不足10只。
根据基金公告,近期有中海基金终止与上海景谷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的基金销售业务合作,民生加银基金终止北京微动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办理基金销售业务。根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这两家代销机构代销的基金数量分别为31只和378只。
责编:罗晓霞
排版:刘珺宇
校对:刘榕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