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7-18 16:16:05讯:
紫金矿业
中邮证券——金铜量价齐升,Q2业绩表现亮眼
公司发布25H1业绩预告,Q2预计归母净利润130亿元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2亿元,与上年同期151亿元相比,将增加约81亿元,同比增加约54%。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0亿元,与2025年第一季度102亿元相比,将增加约28亿元,环比增加约27%。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215亿元,与上年同期154亿元相比,将增加约61亿元,同比增加约40%。 铜金量价齐升,支撑业绩高增 铜价产量提升支撑公司业绩高增。公司2025H1矿产铜、矿产金、矿产银、矿产锌(铅)产量分别为57万吨、41吨、223吨、20万吨,分别同比+10%/+17%/+6%/-9%。同时金铜价格表现亮眼,Q2沪金均价770.46元/g,环比提升15%,同比提升39%,沪铜均价78102元/吨,环比提升0.86%,助力公司业绩高增。 拟分拆子公司港股上市,估值有望提升 2025年5月,公司拟将其控股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本次拟分拆上市资产由八座位于南美、中亚、非洲和大洋洲的世界级大型黄金矿山组成。截至2024年末,这8座矿山共计黄金储量为697吨,资源量为1800吨,2024年合计产量为46.22吨。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1.2、23.1、44.6亿元,净资产为166.8、185.9、211.4亿元。紫金黄金国际将延续公司在矿山并购和矿山运营领域的领先经验,实现境外黄金矿山资源的持续增储与高效发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全球化的战略布局。 收购RG金矿,全球化布局更进一步 公司全资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拟分拆至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主体),拟以12亿美元对价,收购Cantech持有的RG金矿项目100%权益,具体收购标的由Cantech持有的RGG(持有矿山资产)100%权益和RGP(持有选厂资产)100%权益组成。对价暂定12亿美元。2022年至2024年,RG金矿项目产金分别为2.0吨、5.9吨和6.0吨。2024年,项目矿山现金成本为796美元/盎司(不含堆浸)。2024年度实现销售收入4.73亿美元,净利润2.02亿美元。 若RG金矿顺利交割,将显著提升紫金黄金国际的资产规模、盈利水平及全球行业地位,助力紫金黄金国际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上市发行工作。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25-2027年,随着金价中枢稳健上移,铜价高位震荡,公司铜金产销量稳中有升,预计归母净利润为452/505/568亿元,YOY为41%/12%/12%,对应PE为11.24/10.07/8.96。公司若成功分拆黄金子公司于港交所上市,有望重塑黄金业务估值。综上,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金铜价格超预期下跌,收购方案仍存在不确定性、分拆上市预案仍具有不确定性等。
东鹏饮料
信达证券——Q2预计收入持续高增,新品表现可期
事件:公司发布2025中期业绩预告,预计实现收入106.3~108.4亿元,同比+35.01%~37.68%;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3.1~24.5亿元,同比+33.48%~41.57%。 点评: 基地市场持续深耕,补水啦表现优秀。根据公司预告,预计2025H1收入106.3~108.4亿元,同比+35.01%~37.68%,其中预计2025Q2收入57.82~59.92亿元,同比+31.67%~36.46%。我们认为主要系公司始终“以动销指导相关的经营活动”作为公司的明确共识,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不断加强渠道运营能力,加强冰冻化建设,提高全品项产品的曝光率、拉动终端动销。在优秀的渠道开拓能力下,公司在基地市场持续深耕,全国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品类扩张初现成效,预计补水啦表现优异。此外,公司在夯实东鹏特饮基本盘上,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公司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2025Q1公司补水啦收入同比+261.46%至5.70亿元,补水啦以外的其他饮料收入同比+72.62%至3.75亿元。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补水啦有望延续一季度高增的趋势。此外,公司2025年年初上市果之茶新品,我们认为有望受益于公司渠道优势贡献收入增量。 预计Q2利润率基本持平,或与冰柜投入相关。此外从利润来看,根据公司业绩预告,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3.1~24.5亿元,同比+33.48%~41.57%,其中预计2025Q2归母净利润13.30~14.70亿元,同比+24.68%~37.81%,归母净利润率-1.29pct~+0.24pct至23%~24.53%,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Q2处于饮料消费旺季,公司增加冰箱投入所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在广东省内持续深耕,而省外不断优化经销体系、完善业务团队,我们认为公司能量饮料有望在全国市场保持较好增长。展望2025年下半年,我们认为在“东鹏补水啦”自身价格优势和渠道优势的基础上,有望继续贡献收入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9.02、11.82、14.57元,对应2025年7月16日收盘价(291.7元/股)PE为32、25、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品增长不及预期、全国化不及预期
沪电股份
中银证券——25H1业绩预增,AI+HPC需求延续高景气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受益AI+HPC需求延续高景气,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公司产品结构有望持续优化,不断推进高端产能建设,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受益AI+HPC等结构需求,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营收利润同比双增。公司预计2025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50-17.50亿元,同比+44.63%-53.4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10-17.10亿元,同比+44.85%-53.85%。单季度来看,公司预计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中值9.38亿元,同比+49.84%/环比+23.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48.78%/环比+22.82%。受益于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PCB的结构性需求,依托平衡的产品布局以及深耕多年的中高阶产品与量产技术,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均将有所增长。 加快资本开支,驱动高阶产能配套建设。根据公司2025年7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AI驱动的服务器、数据存储和高速网络基础设施需求增长以及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市场上相关高阶产品的产能供应并不充裕,公司近两年已加大对关键制程和瓶颈制程的投资力度,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将得到有效改善。公司近两年加快资本开支,现金流量也有相应的体现。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约6.58亿元。除了连续实施技改扩容外,公司在2024年Q4规划投资约为43亿元新建人工智能芯片配套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已启动建设,该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扩大公司的高端产品产能,并更好的配合满足客户对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高端印制电路板的中长期需求,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估值 考虑公司2025上半年业绩增长亮眼,持续深耕AI+HPC赛道,产品结构有望持续优化,不断推进高端产能建设。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77.07/223.07/278.4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9/50.66/64.92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5.9/18.6/14.5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AI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能不足的风险、贸易摩擦扩大的风险。
卫星化学
申万宏源——25Q2业绩同比提升,下半年景气存在修复空间
公司发布2025H1业绩预告: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31.5亿元,同比增长31.32%-53.2%,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52-33.02亿元,同比增长27.65%-47.79%;其中25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3-15.8亿元,同比增长9%-53%,环比-28%-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6-16.1亿元,同比-1%-37%,环比下降5%-31%,业绩基本符合我们预期。公司25Q2业绩中枢环比有所下降,我们判断主要由于油价二季度下行带来部分产品的价差收窄,以及PDH装置检修带来一定费用提升。 25Q2乙烷关税影响有限,C2价差相对坚挺。Q2夏季天然气价格走低带动乙烷价格回落,根据数据,我们计算25Q2美国MB乙烷均价为179美元/吨,同环比分别+36、-24美元/吨。但因Q2油价下降,Q2乙烯价格环比下降74美元/吨,带动乙烷乙烯价差收窄。产品价差方面,我们计算25Q2乙烷乙烯价差、苯乙烯价差和乙二醇价差分别为567美元/吨、823元/吨、393元/吨,环比分别-43美元/吨、+499元/吨、+126元/吨。25Q2虽然中美关税对于乙烷进口存在一定扰动,但整体影响不大,展望下半年,美国乙烷出口已恢复正常,乙烷供需宽松格局不改,预期价格仍将维持较低水平,带动乙烷制乙烯利润提升,同时公司C2下游部分产品供需存在收紧趋势,C2板块盈利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25Q2油价下行带动C3价差环比收窄。受Q2油价回落影响,C3下游产品盈利也有所下降,产品价差方面,我们计算25Q2丙烷制丙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价差分别为68美元/吨、2038元/吨、2509元/吨,环比分别-35美元/吨、-357元/吨、-718元/吨,盈利有所收窄。展望下半年,丙烷由于存在关税问题或将推动C3产品价格提升,公司丙烯酸及酯产品在供需收紧下,盈利中枢存在上行空间,叠加下半年高分子乳液、EAA、精丙烯酸等新产能放量,C3盈利有望提升。 中美贸易影响下,新材料项目进度有所放缓。根据规划,2025年公司预计将有4万吨EAA、16万吨高分子乳液、15万吨SAP、8万吨新戊二醇和10万吨精丙烯酸产能逐步落地,带动业绩提升。公司未来成长性主要依托于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乙烷三四期),目前三期项目有望于2026年下半年内建成投产,2026-2027年逐步兑现业绩,而四期项目受中美贸易影响有所推迟。 投资分析意见:考虑到油价下行导致价差收窄,以及新材料项目的推迟,我们维持2025年盈利预测,下调2026-2027年盈利预测至77、94亿(2026-2027年原为92、115亿),对应PE估值为9X、8X、6X。我们继续看好公司C2板块的成长性与C3板块的景气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油价大幅波动,乙烷丙烷价格大幅上涨。
中际旭创
东吴证券——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业绩超预期,产业需求与技术路线共振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36.0-44.0亿元,同比+52.6%至86.6%,对应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20.2~28.2亿元,中值24.2亿,对应同比+80.4%,环比+54.4%。公司业绩大超市场预期。 AI算力需求持续高增,多卡互连驱动光模块需求爆发。2025年一二线云厂商资本支出保持强劲态势,企业及主权实体对AI算力的需求同样显现。在技术层面,GPU和ASIC的单卡迭代的同时,多卡互连的带宽优化成为关键瓶颈解决路径,直接推动带宽需求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数据中心光模块需求将进一步爆发。 Blackwell驱动新一轮增长,1.6T光模块有望加速渗透。英伟达Blackwell系列GPU和相关技术来自一二线云厂、主权与企业AI的需求有望继续增长,同时1.6T光模块等开始参与配套出货,有望实现基数和渗透率的双击。中际旭创)
href=/300308/>中际旭创(300308)在1.6T光模块领域布局领先,出货有望持续加速。 云厂自研ASIC出货高增,算力链价值占比有望提升。一线云厂自研ASIC出货有望快速增长,ASIC相比GPU单卡性能略差但性价比更高,“单位美元”能够买的,需要买的算力卡及配套增加,云厂资本开支投向或在产业链再分配,产业链相关硬件需求增速有望高于云厂资本开支增速。 公司有望深度受益于2025年800G、1.6T需求高景气+硅光加速渗透。公司作为与大客户联系紧密的全球头部厂商,能够对接到主流客户需求,同时扩产有序推进,在上游物料紧缺背景下,硅光芯片布局深厚的同时有望取得物料供应结构性优势,进而深度受益于800G、1.6T及硅光的产业需求趋势。展望2025H2及后续,我们认为在云厂商持续迭代网络架构的趋势下,公司凭借在硅光技术、供应链垂直整合及客户服务方面的综合优势,有望在800G和1.6T的产业趋势中深度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海外算力需求持续增长,网络架构及公司公司产品继续升级,我们将公司2025/2026/2027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由82.4/97.0/114.5亿元上调至90.7/129.7/166.8亿元,2025年7月16日收盘价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21/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与份额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紧缺;产业技术迭代
继峰股份
中金公司——多因素致2Q25业绩预告承压静待座椅扭亏
业绩预览 2Q25预测盈利低于我们预期 公司发布1H25业绩预告:1H2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增长182.25%-238.7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2.2亿元,同比增长566.93%-715.14%。我们测算2Q25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46-0.76亿元,环比下降。业绩预告低于我们预期,我们认为主要系:1)格拉默美洲、亚太地区相对承压;2)座椅业务研发人员增加;3)汇率波动。 关注要点 格拉默1H25成功扭亏;2Q略低于预期、全年预期维持。根据公司公告,2Q25格拉默收入4.662亿欧元,同比-6.9%,主要经营性息税前利润约为1,170万欧元,同比下滑42.1%,盈利下滑主要系美洲及亚太地区相对承压,特别是中国高毛利的业务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影响表现疲软;但放宽至1H25来看,得益于重组措施逐步生效(欧洲公司人力优化、继峰欧洲整合入格拉默、剥离持续亏损的TMD公司等),格拉默盈利迎来优化,1H25经营性息税前利润约为3,560万欧元,同比+20.0%,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去年-0.19亿元实现扭亏。再向前看,考虑到下半年一般为车市旺季,格拉默维持全年19亿元收入、营性息税前利润约为6,000万欧元的预期。 乘用车座椅业务加速放量、扩招研发人员导致座椅业务短期利润承压。1H25公司乘用车座椅步入加速放量期,2Q25理想L6销量5.2万辆,环比+17%,领克09销量2040量,维持650+月销,核心客户销量稳步增长为公司贡献了显著的收入弹性;但公司扩张研发人员规模导致研发费用提升,我们预计2Q25座椅业务依旧微亏。向前展望,我们期待3Q25理想i8/i6、极氪9x、领克900、奥迪Q6L以及4Q25奇瑞捷途/iCAR、一汽红旗等项目陆续量产带动座椅业务收入高增,同时规模效应释放带动2H25座椅业务实现扭亏。 汽车座椅赛道空间大、格局好,自主龙头扬帆起航。汽车座椅赛道空间大(国内近千亿元市场),格局好(外资CR5~70%+)。随着新能源化带动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座椅赛道迎来国产替代机遇。公司基于全球头部品牌格拉默的品牌及研发经验快速切入汽车座椅业务,自2021年起获取订单,截至1Q25,公司乘用车座椅在手定点共21个、在手订单总金额超700亿元,逐步发展为乘用车座椅国产替代龙头。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2025年/2026年净利润6.6/10.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3.9x/15.9x25E/26EP/E。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维持目标价14.4元,对应27.6x/18.3x25E/26EP/E,较当前股价有15.4%的上行空间。 风险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订单释放不及预期;欧美需求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