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7-17 5:14:16讯:
藏格矿业
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点评:巨龙显威,铜钾业绩亮眼
本报告导读: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参股巨龙铜业贡献主要净利润。2025年7月,公司旗下麻米错盐湖取得采矿证,资源潜力有望落地并释放,同时拉动锂板块整体成本下降。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19亿元(同比增加34.9%-46.5%);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7.7亿元-19.2亿元(同比增加38.5%-50.3%);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03亿元-11.53亿元(同比增加30.6%-50.2%,环比增加34.2%-54.3%)。商品价格上涨速度超出我们预期,令当期业绩大幅提升。基于钾肥价格强劲且或有支撑,有望稳定并增厚公司盈利,上修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至2.41/3.08/3.90元(原1.77/2.85/3.55元)。参考当前行业2026年PE均值18.68倍,考虑到公司老挝钾盐矿、麻米错盐湖、参股巨龙铜矿等资源项目均稳步扩张,带来远期成长性,给予2026年公司19倍PE估值,上调目标价至58.52元,维持“增持”评级。 铜价强劲拉动投资收益,巨龙铜业贡献主要净利润。,2025年上半年中国有色市场铜均价约为7.78万元/吨,同比上升4.2%;受益于铜价强劲,报告期内公司确认参股巨龙铜业投资收益约12.65亿元,同比增长约48.08%。据矿业汇,巨龙铜矿二期工程当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底建成,2026年一季度试生产;二期建成达产后矿产铜产量将提高到30-35万吨,较当前年产量有翻倍潜力。 锂钾价格走势分化,或均有一定支撑。2025年二季度中国氯化钾(60%)出厂价、电池级碳酸锂单吨均价分别为2881/65237元,环比+8.8%/-13.9%。钾盐方面,据隆众资讯,2025年钾肥年度进口大合同价格落定于346美元/吨CFR,同比涨幅达73美元/吨,折合中国标准氯化钾(60%)港口成本价约在2830元/吨,我们预计对价格托底力度较强。锂盐方面,当前碳酸锂价格已击穿部分锂盐企业现金成本线,后续供给存在局部出清可能,价格或同样具有支撑。 麻米错盐湖获采矿证,项目启动在即。2025年7月,公司参与认购的藏青基金控股的麻米错矿业取得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据公司投关公告,麻米错盐湖项目一期设计年产电池级碳酸锂5万吨,计划于2025年三季度启动工程建设,建设周期预计为9-12个月,或于2026年第三至第四季度落地投产,资源潜力或逐步得到释放。此外,麻米错盐湖的生产成本约为3.1万元/吨,相较察尔汗盐湖更具成本优势,公司整体锂板块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点评—业绩超预期,旺季业绩增长提速
公司发布1H25业绩预告,上半年业绩强劲,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28-2.59亿元(同比+41%~60%),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0~2.44亿元(同比+38%~ 60%)。其中,2Q25旺季增长提速,展现强劲势能。在下半年基数更低背景下,我们预计全年有望维持强劲业绩表现,维持“买入”评级。
京东方A
跟踪报告之六:拟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面板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
拟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竞争优势再扩大:京东方拟通过公开竞价收购彩虹股份)
href=/600707/>彩虹股份(600707)持有的彩虹光电30%股权,对应注册资本427,418.10万元,挂牌底价484,863.69万元(约48.49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本次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符合京东方发展战略,能够助力公司继续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强化京东方在行业内影响力,促进公司业务整体竞争力提升。 回购武汉B17少数股东权益将增厚母公司业绩:6月4日公司公告了《关于子公司减资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经与各股东方协商一致,并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及对未来收益预期,以自筹资金回购了少数股东部分股权并减少注册资本。通过武汉京东方本次回购股权并减资,将公司在武汉京东方的权益比例由47.14%提升至58.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进一步提升。目前,LCD领域持续践行“按需生产”,供给格局稳定,需求在产品大尺寸化和高端化的推动下稳步增长,以武汉京东方为代表的高世代线逐步成为公司经营成长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通过武汉京东方本次回购股权并减资提升公司在武汉京东方的权益比例,对公司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公司折旧预计25年达峰,后续折旧下降有望带来可观利润弹性:2024年公司折旧约380亿,2025年公司高世代线中,北京、合肥、重庆、福州四条8.5代生产线已经全部折旧到期;OLED产线中,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B7)、绵阳第6代AMOLED生产线(B11)、重庆第6代AMOLED生产线(B12)已全部完成转固,公司2024年折旧较2023年有所增加。随着后续新项目转固和成熟产线折旧陆续到期,公司折旧预计在25年达到峰值。公司会持续优化产品产线定位,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改善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目前面板行业景气度虽显著恢复,但折旧金额仍然较大,结合公司25年Q1业绩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7.84亿/124.71亿元,调整幅度为-7%/-8%,并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4.86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7X/12X/10X。考虑到公司面板景气度边际回暖以及OLED业务成长性,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持续性不及预期,OLED需求不及预期,MLED、折叠屏、VR等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山高环能
25H1预告高增长,下游SAF需求增长带动UCO价格上涨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5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4-0.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4.28%-228.56%;扣非后净利润0.36-0.41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16.34%-2424.16%;基本EPS为0.09-0.1元/股,较上年同期扭亏。 1、2025年来,公司业绩持续向好,UCO产量提升、价格上涨 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222.23%;根据25H1业绩预告计算单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在0.12-0.1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44亿元实现扭亏。公司25H1业绩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为:1)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专项工作,餐厨垃圾收运处置量及油脂产量提升,付现成本下降;2)受欧盟SAF强制添加政策等因素影响,本期工业级混合油市场价格较上期有所上涨;3)上年同期发生的北京联优诉讼案件计提大额预计负债,本期无大额预计负债计提。 2、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国内外需求增长,为UCO价格带来较强支撑 国际来看,2025年1月起,欧盟及英国SAF强制性添加需求落地,根据2%的添加比例测算,全年或可带来约180万吨UCO增量需求;国内来看,目前我国SAF行业处于有序试点阶段,2024年9月开始4个机场共计12个航班常态化加注SAF,2025年3月以来试点范围扩大至4个机场所有航班。4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持续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能力,推动建设一批绿色燃料生产基地,反映国家对生物燃料发展的积极支持态度。此外,中国是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根据国际航空业碳抵消和减排机制,2027年起所有成员国将参与抵消机制,因此预计十五五期间国内SAF需求将迈上新台阶。 国内外SAF需求的增长为公司主营产品SAF原料UCO价格带来较强支撑,25Q1,公司UCO含税销售均价已同比上涨376.3元/吨。根据公司5月22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展望后市,公司谨慎乐观地认为UCO价格具有较强支撑。订单方面,作为行业龙头,有较多国内外知名生物燃料企业在和公司接洽询单,当前订单充裕。 3、盈利预测&投资建议:根据2023-2024年公司公告,考虑到公司未来仍以发展自身的餐厨垃圾处理业务作为UCO的主要来源,我们将不再对油脂贸易板块进行预测,因此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7年,公司实现营收14.11/16.51/18.88亿元(25年前值:39.04亿元),同比增长-2.62%/17%/14.36%;归母净利润1.00/1.58/2.21亿元(25年前值:1.46亿元),同比增长668.27%/57.94%/39.45%,对应PE分别为34/21/15x,上调评级为“买入”。 风险提示:SAF相关政策不及预期;餐厨项目进展不及预期;UCO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业绩预告为初步核算数据,请以中报为准。
锡业股份
业绩稳定增长,积极回馈股东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2-11.2亿元,同比增加27.52%到40.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6-13.6亿元,同比增加26.20%到36.22%。其中,预计公司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5.21-6.21亿元,环比增长4.41%-24.45%,同比增长9.92%-31.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66-8.66亿元,环比增长55.06%-75.30%,同比增长10.37%-24.78%.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锡、铜、锌等金属市场价格同比上涨,抢抓市场时机进行生产,多措并举降本增效。此外,公司计划报告期内对部分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并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预计金额-2.7亿元,对归母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价:2025H1锡、铜、锌价格分别同比增长9.22%/4.22%/5.17%,2025Q2价格分别同比+0.30%/-2.06%/-2.96%,环比+1.24%/+0.80%/-5.90%。 量:2025年公司计划生产产品锡9万吨、产品铜12.5万吨、产品锌13.16万吨、铟锭102.3吨,Q1生产产品锡2.42万吨、产品铜2.44万吨、产品锌3.33万吨,生产稀贵金属铟锭30吨。考虑Q3公司通常有检修动作,预计Q2产量基本与Q1持平。 积极回购股份,保护股东利益。公司于6月13日公告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模式回购股票用于减少注册资本,回购价格不超过21.19元/股,回购数量为943.84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57%,彰显公司维护股东利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此外,根据公司2024年分红情况,2024年先后进行两次分红,股息率达2.07%,较2023年明显提升,随着公司发展进入成熟期,更加重视股东回报。 锡:短期供给扰动,长期中枢上移。供给端,缅甸佤邦锡矿进入复产阶段,但受运输等因素影响仍未明显放量,锡精矿(60%)加工费从年初9000元/吨下滑至6500元/吨,冶炼端面临原料紧缺态势,部分冶炼厂或提前检修。需求端,下半年出口、光伏需求或边际弱化,但半导体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全球销售额增速或达到11%左右,锡价长期中枢上移依旧可期。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叠加锡价上行周期,公司业绩稳定增长,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483.57/518.96/546.78亿元,分别同比变化15.21%/7.32%/5.3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09/25.50/27.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86%/10.45%/7.36%,对应EPS分别为1.40/1.55/1.66元。 以2025年7月14日收盘价为基准,2025-2027年对应PE分别为11.48/10.39/9.6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价格波动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模型假设与实际不符;政策超预期风险等。
新和成
营养品业务构筑基本盘,香精香料、新材料提供发展动能
投资要点 新和成)
href=/002001/>新和成(002001)是国内精细化工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多年秉持创新驱动发展,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拥有浙江新昌、浙江上虞,山东潍坊,黑龙江绥化四大生产基地。公司以维生素、蛋氨酸等营养品业务为基石,发展香精香料、新材料业务,一体化产业链保障产品生产稳定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维生素产品价格筑底,新和成规模&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凸现:维生素行业供给极为集中,截止2025H1,全球VA的CR5=77%,VE的CR5=92%。截至2025H1,公司VA产能8000吨,VE(按粉计)产能60000吨,分别占全球产能的13%,23%。新和成作为维生素行业头部企业,打通整条产业链,实现柠檬醛、芳樟醇等关键中间体完全自产,已经成功达成中间体的降本工作,且能够与香精香料、新材料等产业链协同,一体化的优势使公司极具竞争力。 蛋氨酸景气上行,公司扩大产能贡献增量:全球蛋氨酸供给呈现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全球蛋氨酸CR4超80%,后续新增产能较少,蛋氨酸景气度提高。经多年的技术攻关,2024年我国蛋氨酸产能占全球产能的34%,其中新和成拥有固体蛋氨酸产能37万吨,并与中石化镇海炼化合作建设18万吨液体蛋氨酸产能,成本优势显著。 新材料多板块协同布局,项目有序推进:公司使用营养品板块共同中间体联动生产多种新材料产品,既发挥技术优势,也节约生产成本。截至2025H1,公司拥有2.2万吨PPS产能;新能源材料和环保新材料项目一期已投产,产品产能包括IPDA20000吨、ADI4000吨、HDI3000吨;高端尼龙与光学项目持续推进。 香精香料盈利持续向好,兼具规模与技术优势: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香精香料公司,规模优势显著,并发挥一体化产业链的成本优势,积极开拓香精香料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成为公司未来盈利的重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新项目开展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60、69、7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2%、16%、6%,按2025年7月15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1.0、9.5、9.0倍。考虑到公司固蛋项目改扩建完成,液蛋项目有序推进,新材料项目逐步投产,我们看好公司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
奥瑞金
2025H1预告点评:二片罐盈利估计改善,期待格局优化带动议价能力提升&出海破局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5H1业绩预告,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8.50~9.60/3.44~4.49亿元,同比+55%~+75%/-35%~-15%;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1.86~2.95/1.54~2.60亿元,同比-31%~+10%/-42%~-2%。 事件评论 2025Q2业绩分析:整体表现符合预期,2025Q2假设扣非净利润约为预告中枢值2.07亿元(包含中粮包装),环比2025Q1的1.89亿元有一定改善,同比承压估计主因国内二片罐业务利润拖累。拆分业务结构看:1)三片罐业务:估计整体表现稳中有升;2)二片罐业务:盈利水平环比2025Q1估计略有改善,此前25Q2初期国内二片罐单价有所上调,估计调价主要覆盖原材料铝卷加工费的上涨,但也反映国内二片罐企业向下游议价能力有一定提升,2025Q2原材料铝材均价环比2025Q1下降约269元/吨(环比下降约1.3%)。 并购事项方面:2025Q1奥瑞金)
href=/002701/>奥瑞金(002701)并购中粮包装已全部落地,并表后单Q1收入同比增长57%,已大幅降低单一客户收入占比过高的风险(预计当前大客户收入占比降至约20%+),此外两家公司业务协同有望形成中国强势的金属包装产业,预计并购完成后整体订单数量能够维持稳定表现。公司收购中粮包装完成后,已对部分债务进行整合、剥离,预计化债是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具体手段可能包括:1)开源节流,通过存量业务和与中粮包装的渠道整合提升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消化低效产能、拓展客户;2)资本市场手段,如发股、发债、资本运作、优质资产配置等。 后续展望:三片罐盈利基本盘稳健,二片罐盈利改善空间大。1)三片罐方面,公司深度绑定核心大客户中国红牛,跟踪来看红牛订单依旧保持正增长,单罐价格、盈利均较为稳定,利润基本盘有保障;2)二片罐方面,估计(奥瑞金+中粮包装)合计产能约250亿罐以上,产能市占率近40%,显著领先同业,且奥瑞金并购完成中粮包装后,在持续做整合,今年开始计划搬迁富余产线到海外,为国内价格回归提供机会,下半年国内二片罐提价有望实现。后续若单罐净利润净提1分钱,对应净利率提升约2.5pcts,增厚业绩接近3亿元,对标海外约10%的净利率,国内二片罐净利率有望逐步恢复到大个位数(2024年估计仅低个位数,2025Q1估计为负),盈利弹性较大。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金属包装行业领导者,拥有稳健的三片罐利润基本盘,二片罐产能出海有望驱动α+β共振。未来公司业绩增长驱动因素可能包括:1)两片罐毛利率回升;2)海外业务拓展;3)国内消费需求转好;4)饮料(啤酒)罐化率提升;5)高毛利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提高等。行业层面,伴随公司与中粮包装产线整合完毕、国内富余产线转移至海外,有望带动国内二片罐供需格局和竞争格局优化,进而带动二片罐盈利修复。中长期看,公司也在积极寻求产能出海和产品差异化,海外二片罐以及差异化创新产品利润率显著更高,有望带动盈利结构优化。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1/14.2/17.1亿元,对应PE为11/11/9X。 风险提示 1、需求不及预期;2、大客户诉讼结果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华统股份
养殖成本持续优化,Q2利润端预计增长稳健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500-9000万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000-780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转盈。其中2025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100-5600万元(yoy+6.68%-45.91%)。 养殖盈利驱动扭亏,Q2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稳健。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500-900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其中2025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41-0.56万元(yoy+6.68%-45.91%)。成本端,2025年3月完全成本下降至13.9元/公斤,相较于2024年底15.2元/公斤,下降了8.55%。Q2商品猪销售均价从14.8元/公斤逐步下降至14.2元/公斤。2025H1共出栏生猪127.12万头(yoy-4.88%),其中商品猪和种猪共出栏123.81万头(yoy+8.86%);仔猪出栏3.31万头(yoy-83.37%)。 降本增效进入兑现期,养殖成本持续优化。(1)育种升级:公司2022年计划将育种体系调整为以法系为主,打造公司自身的高繁体系,具备更好的成本优势。截至4月29日,公司psy在25左右,断奶仔猪成本平均每头300元左右。父母代换种预计今年能够全部更新完毕,psy有望提升到26-27区间,断奶仔猪成本有望下降到平均每头260元左右。(2)代养模式逐步放量:截至4月29日,公司代养存栏16万头左右,今年全年出栏目标不低于40万头,代养比例预计占比15%左右,贡献主要育肥端增量。(3)效率提升: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信息化、数字化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效提升养殖和人力效率,逐步降低养殖成本。(4)定增落地:公司16亿定增项目已经落地,将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成本。 投资建议:公司实现生猪全产业链布局,传统屠宰业务稳健,是浙江省生猪屠宰龙头企业;生猪养殖板块产能持续释放,弹性较充足,养殖成本下降逐步兑现且具备产销地价格优势,是生猪周期布局的优秀标的;肉制品加工业务不断深入,具备拳头产品和产业链资源。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108.92/123.27/13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3%/13%;实现归母净利润2.28/4.41/7.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3%/93%/71%;对应PE估值分别为36.9/19.1/1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政策变化;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养殖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养殖业务盈利不及预期;政府补贴减少;利润率提升不及预期。
钧达股份
产品价格偏软下业绩预告符合预期,海外产能布局再下一城
产品价格偏软下业绩预告符合预期: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1H25亏损2-3亿元(扣非后4-5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2Q25亏损0.94-1.94亿元(扣非后1.83-2.83亿元),中值环比1Q25的1.06亿元亏损(扣非后2.17亿元)有所扩大,符合市场预期,主要由于中国内地抢装潮后5-6月电池片价格下跌,2Q25公司产品均价环比下降。1H25海外收入占比51.9%,相比1Q25的58%有所下降。 海外产能布局再下一城:公司公众号6月2日披露与土耳其及欧洲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SchmidPekinta?Energy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于土耳其携手共建5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土耳其光伏组件产能已突破15GW,位居欧洲首位,但电池环节仍存在明显产能短缺,年进口需求高达10GW。公司在土耳其建厂,不僅可捕捉其本土市场机会,亦有利于出货至美国等高价市场。 光伏供给侧将迎转机: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7月3日工信部部长主持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我们认为高层连续表态预示光伏供给侧将迎转机,最近一周光伏主材价格已开始回升。 维持买入:我们将2025-27年EPS下调至-1.39/4.88/5.90元(原-0.50/4.93/5.93元)。基于分部估值,目标价下调至49.82元(原50.39元),对应10.2倍2026年市盈率。我们仍看好阿曼产能投产后出货美国和供给侧改革推动公司2026年业绩反转,维持买入。
合康新能
美的赋能,聚焦能源,踏浪前行
多轮业务整合轻装上阵,聚焦新能源与变频器业务,2024年实现扭亏: 公司前身北京合康亿盛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主攻高压变频器。2020年美的集团)
href=/000333/>美的集团(000333)通过下属子公司美的暖通收购公司,公司成为美的集团旗下新能源业务发展平台,2021年公司对11家子公司进行剥离或注销,聚焦新能源与变频器业务发展。公司新能源业务涵盖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户用储能及光伏并网逆变器两大领域,2024年实现收入39.15亿元,同比增长512.04%,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1.98%。变频器业务方面,公司在以高压变频器为主的工业传动领域深耕多年,稳居国内高压变频器品牌第一梯队,整体稳健。随着光伏EPC规模的迅速扩大,公司近年收入高增,2024年,受益于光伏EPC业务的持续高增、高压变频器业务盈利能力回暖、以及费用的有效管控,公司利润扭亏为盈。 背靠美的集团,新能源业务有望快速发展: 户储与光伏逆变器业务上,近年来,在鼓励政策与经济性驱动下,海外户储需求提升,2024年全球户储累计装机量为51GWh,同比增长48%,新增装机超过16GWh。公司重产品研发,打造了第一代自研户储单相一体机、第一代自研三相堆叠一体机系列产品,并正式面向市场量产。公司瞄准海外市场,产品获国际最高安全等级认证。同时,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在品牌、渠道、供应链、制造等方面有望为公司带来强有力的赋能,助力公司持续夯实产业基础,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价值链运营效率,快速把握全球客户商机。在品牌方面,公司获得美的集团的品牌授权,凭借品牌的知名度与信誉,有利于迅速赢得客户信任,减少市场推广初期的信任成本。在销售渠道方面,公司与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就热泵海外销售渠道展开协同合作,户用储能产品可与美的集团热泵产品配套销售,同时利用其技术支持优势,助力公司的户储产品快速触达目标客户群体。光伏EPC业务上,美的集团自身具备较多的分布式光伏安装需求;同时公司可协同美的集团的上下游供应链客户体系资源,开发工商业光伏EPC客户。虚拟电厂方面,公司针对“531”新政后光伏EPC行业的盈利模式转型需求,发布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已在华东、华南等五大区域完成售电资质申请,并在部分省份取得突破,虚拟电厂商业化运营蓄势待发。 紧抓新能源全面入市机遇,布局虚拟电厂蓄势待发: “136号文”后,新能源项目的收益模式从过去的固定电价转向市场化定价,倒逼企业从“规模化扩展”转向“精细化运营”,企业需要参与电力交易、调度、储能协同等复杂运营,对管理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虚拟电厂能够实现分布式发电、储能和可控负荷的聚合、优化及控制的主体或系统,在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迎来发展机遇。公司依托综合多资源的企业实体和产品矩阵,推出虚拟电厂聚合平台,从全链条控制管理各个单元,使光储电站和虚拟电站更加敏捷、多元化、规模化和柔性化。平台附属搭载“电力交易AI辅助系统”,基于先进算法的预测模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价格预算精度达到92%,负荷预测精度达到97%。公司已在华东、华南等五大区域完成售电资质申请,并在部分省份取得突破,为虚拟电厂平台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贸易摩擦及关税壁垒风险、光伏EPC业务模式带来的应收账款风险、原料价格上涨风险、预测低于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