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4-24 21:17:34讯:
本报记者 张晓玉
4月24日,河北建投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投能源”,证券代码:000600.SZ)披露2024年“成绩单”。
在煤炭价格大幅回落、电力需求稳步增长的背景下,这家河北省最大的电力上市平台实现了营收、净利的双增长,尤其是净利润同比暴增181%,扣非净利润更是飙涨54倍,上演了一场“火电逆袭”的好戏。
净利润增长181.59%
分红比例超44%
年报显示,2024年,建投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35.17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81.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5401.22%。
在公布年报的同时,建投能源还披露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35亿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占本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44.28%。
建投能源是河北建投集团控股的首家大型电力上市公司,是河北省重要的能源电力投资主体,主营业务为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以电力生产为主的能源项目。公司主营收入来源主要为火力发电电量、热量销售,2024年相关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2.03%,主要来源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
公告显示,建投能源2024年控股发电公司完成上网电量50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79%,主要得益于收购带来的装机规模扩大。
煤炭降价成“利润推手”
燃料成本大降10%
火电企业的盈利核心逻辑在于“煤电博弈”——煤炭价格下跌,往往意味着火电企业利润空间的打开。2024年,这一逻辑在建投能源身上得到了完美演绎。
公告显示,在成本端,火力发电燃料成本是建投能源主营业务成本的“大头”,占营业成本的71.77%。这也意味着煤炭价格的波动对公司主营成本影响深远。
不过,2024年,国家高度重视能源安全供应工作,在保供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国内煤炭企业深化增产保供措施,全年煤炭产量实现适度增长,叠加进口煤量持续攀升,市场供应整体充裕。同时,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回落,煤炭消费需求趋缓。在市场供需双重影响下,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逐渐收窄,价格持续向合理区间回归。2024年,北方港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均价为863元/吨,同比大幅下降11%,煤电行业燃料成本压力得到进一步疏解。
公告显示,建投能源全年采购电煤3401万吨,平均综合标煤单价822.02元/吨,同比降低10.07%。仅燃料成本一项就节省数亿元。
尽管平均上网结算电价微降2.82%至437.37元/兆瓦时(含税),但得益于装机规模扩大,公司营收仍实现20%的增长。成本端的大幅优化,直接推动毛利率提升,使得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
新能源转型暗流涌动
未来增长点在哪?
尽管火电业务短期受益于煤价下跌,但长期来看,能源结构转型是大势所趋。在“双碳”目标下,建投能源如何布局新能源赛道,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能源结构正逐渐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风光氢储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增长点。建投能源作为区域性能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具备资源整合优势,若能加快新能源项目布局,将有效优化业务结构,降低对传统火电的依赖。”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
事实上,建投能源已开始探索新能源业务。2024年,公司参与投资了部分风电、光伏项目,尽管目前规模较小,但未来不排除通过集团资产注入或独立开发的方式扩大清洁能源占比。此外,河北省正大力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作为省内核心电力平台,建投能源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获得更多新能源项目机会。
建投能源表示,2025年将持续推动主业规模扩容与转型升级。一是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高标准推进西柏坡电厂四期和任丘热电二期项目工程建设;二是积极争取两个联营、“供热+新能源”及能源基地项目落地,坚定扩大优质新能源资产规模;三是有序开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布局;四是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需要,充分挖掘煤电资产多元价值,做优供热资产,打造临厂经济圈。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受益于煤价回落,火电行业整体盈利修复,建投能源2024年业绩表现亮眼。但目前来看,煤炭价格已进入“合理区间”,未来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火电企业的成本端红利可能逐步减弱。考虑到公司业绩高度依赖煤炭和电力价格,未来需警惕能源价格反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盈利波动风险,以及火电主业面临的低碳转型压力。
在胡麒牧看来,长期来看,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将取决于:煤电联营能力,如自有煤矿或长协煤占比高的企业更具成本优势;新能源转型速度,风光装机占比提升可平滑业绩波动;电力市场化交易能力,如电价浮动机制下的盈利弹性。建投能源在煤电业务上具备区域垄断优势,但未来能否在新能源赛道抢占先机,仍需观察其战略布局和投资力度。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