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4-23 17:29:59讯:
中财投资消息 上交所公开资料显示,4月23日,扬州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富龙”)上会通过,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公司拟登陆沪市主板,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为:
请发行人代表结合公司报告期存在的不规范情形及原因、公司治理建设、独立董事兼职和履职情况等,说明公司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是否存在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对公司施加不适当影响的重大风险,公司独立董事是否发挥应有的制衡作用。
从主营业务来看:
天富龙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产品布局由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拓展至差别化复合纤维及聚酯新材料,覆盖以“人”为核心的商务、出行、家居、健康护理、衣着等场景。
公司在汽车内饰领域,主要客户有中联地毯、拓普集团、坤泰股份、鸿祥股份、跃飞新材等;在家用纺织、建筑工程领域,主要客户有怡欣家居、佰家丽等;在健康护理领域,主要客户有北京大源等;在过滤材料领域,主要客户有亿茂环境、利韬滤材等;在铺地材料领域,主要客户有合力地毯等。
从业绩来看:
2021年至2024年,天富龙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8.56亿元、25.76亿元、33.36亿元、38.4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37亿元、3.58亿元、4.31亿元、4.54亿元。
虽然2022年营收下滑,但近年来公司业绩整体增长势头显著。不过在逐年增长的业绩背后,天富龙的主营业务毛利率、综合毛利率却均接连走低。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毛利率分别为27.22%、22.26%、18.86%、18.31%、16.50%,2024年毛利率相比2020年,降幅达到近四成。
此外,天富龙应收账款周转率相比于同行明显偏低。2020年至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3.09次、15.89次、14.02次、16.48次和16.63次,而同期同行业平均值分别为43.45次、40.87次、32.69次、26.49次。天富龙称,主要原因是部分同行业企业实行款到发货的结算模式,以及公司受汽车产业链上下游3个月及以上左右的账期的影响。

资料来源:天富龙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
天富龙拟发行1.2亿股,募资7.9亿元,分别用于年产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 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5.8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再生短纤研发中心(1.01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低熔点纤维研发中心 (1.09亿元)。
对于上市委会议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天富龙在招股书中提示:
公司存在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本次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朱大庆、陈慧合计持有公司79.30%的股权,与朱兴荣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公司14.60%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93.90%。本次发行后,朱大庆、陈慧夫妇仍能对公司实施控制。
虽然公司已经依据《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议事规则》《关联交易决策制度》《对外担保决策制度》《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公司治理机制及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但实际控制人仍可能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或其他方式对公司经营决策、财务管理、人事任免、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施加不适当影响,从而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风险提示方面,天富龙在招股书中指出:
第一,毛利率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86%、18.31%和16.50%,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毛利率分别为36.15%、31.86%和30.39%,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如果未来上游原材料成本提高、下游客户严控成本、竞争对手取得技术突破或通过降低售价等方式争夺市场,而公司未能及时与客户协商确认价格调整事项,将面临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第二,应收款项较大的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分别为5.23亿元、6.64亿元和6.5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6.21%、19.03%和16.98%。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未来应收款项余额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未来下游客户经营困难或资信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则公司将面临应收款项回收困难而导致发生坏账的风险。
第三,存货规模较大的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 3.98亿元、4.09亿元和6.6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12.34%、11.71%和17.05%,各期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63次、6.71次和5.96次。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存货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较大的存货余额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降低资金运作效率。
此外,天富龙还提示了技术迭代风险、技术人才流失及吸引力较弱的风险、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变动风险、业务规模扩大而导致的管理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再生原料供应不足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产能消化风险、业绩下滑风险等多重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