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泰金新能IPO: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38%,技术突破重构行业新格局

加入日期:2025-10-28 9:29:31

  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10-28 9:29:31讯: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总有部分企业凭借技术突破,稳居行业变革的前沿。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金新能)正是这样一家以“绿色电解”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深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先锋。目前,公司正全力冲刺科创板上市,并将于10月31日迎来上会评审。

  泰金新能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范围内能够提供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是国内贵金属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氢能、航天军工等多个领域。

  订单驱动的良性循环:预收模式铸就产业话语权

  泰金新能的财务数据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91%、92%和85%,表面看似高负债压力,实则暗含独特的运营逻辑。深入分析其负债结构可发现,公司债务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比持续超过95%,而流动负债中合同负债占比超过50%,形成“预收账款锁定订单”的特色商业模式。这种结构通过“设备尚未交付、资金已提前到位”的机制,构建起订单驱动型增长的良性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2022至2024年间公司存货中70%以上为“发出商品”,这些已运抵客户现场的设备正等待验收确认收入。与同业为库存周转率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泰金新能凭借高预收账款与高存货的协同效应,实现了行业领先的产能利用率,构建起健康的现金流闭环。这种“预收资金支撑产能扩张-发出商品待验收确认-收入现金流持续转化”的运作模式,充分体现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以订单定生产”的典型特征。

  从产品售价的动态变化中,这一逻辑得到进一步印证:以核心产品阴极辊为例,其单价从2022年的128万元/台攀升至2024年的140万元/台;更显著的是表面处理设备,2024年单价较2022年实现翻倍增长。价格提升的背后,是技术突破带来的市场话语权增强——2023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其中电解成套装备收入占比提升近20个百分点,直接源于前期技术突破积累的市场认可。

  泰金新能以实际行动证明,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通过预收模式锁定订单、以技术实力支撑产品溢价、用存货周转效率验证产能利用率,能够构建起“技术-订单-资金-收入”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这正是其从本土龙头迈向全球玩家的核心驱动力。

  技术裂变效应:从专利矩阵到产业动能

  在泰金新能的研发版图中,88项发明专利与223项总专利构成的技术矩阵,正在释放出强大的产业动能。从打破国外垄断的阴极辊核心技术,到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用金属扩散层关键材料项目”,企业的创新轨迹始终紧扣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2022年牵头承担的科技部“高强极薄铜箔制造成套技术”专项,直接催生2023年电解装备收入占比的提升;2024年参与的工信部“氢能用金属扩散层关键材料项目”,则为未来市场布局埋下伏笔。

  研发投入的绝对值增长更具说服力:2022至2024年累计投入超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8.31%。值得关注的是,研发团队中90.83%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这种人才结构为持续创新提供了底层支撑。

  全球化突围:从国产替代到标准输出

  当日本企业因产能限制逐步退出高端铜箔装备市场时,泰金新能正凭借技术迭代与快速响应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先机。2024年海外收入突破1.27亿元,覆盖匈牙利、卢森堡、美国、韩国、英国、法国、新加坡、俄罗斯、希腊、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成绩单背后,是企业对“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技术战略的坚定执行。

  从服务国内锂电龙头到布局海外5G、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全球化路径始终与技术升级同频共振。超大幅宽阴极辊匹配下游客户对铜箔尺寸的需求,表面处理设备满足极薄铜箔生产要求,这些技术细节不仅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问题,更推动中国标准走向国际舞台。当海外客户选择泰金新能时,选择的不仅是一台设备,更是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与产业升级路径。

  站在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交汇点,泰金新能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升级密码:以技术突破破解行业痛点,以商业模式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以全球化视野开拓新市场。随着境外AI、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市场对高端铜箔装备的需求将日益增加,泰金新能已准备好以更高效能的解决方案、更前瞻的技术储备,成为这场产业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

编辑: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