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10-28 7:05:00讯:

记者 刘敬元
作为保险资管“头雁”,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寿资产”)近年在支持科技创新领域落地多项实践,特别是通过S基金份额(Secondary Fund,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基金)等方式创新投资,受到广泛关注。
记者近日从国寿资产了解到,面对保险资金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难题,该公司以每年一个小台阶的方式逐步进阶,通过长期耐心资本接力,投资“卡脖子”、硬科技、创业投资等核心科技领域,实现多重积极效果。
政策产业共振促进险资运用
在国寿资产看来,科技创新领域呈现政策产业共振,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点方向。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该公司的必答题。
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后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2024年6月国办发布的“创投十七条”、2024年9月保险业新版“国十条”都作出要求,引导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引导保险资金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3月,《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鼓励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多元化投资工具加大对创业投资等投资机构的支持力度。
据国寿资产介绍,中国人寿集团强化落实举措,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国寿特色科技金融服务生态,积极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的良性循环和有效互动”。作为中国人寿集团的重要专业投资平台,国寿资产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探索S份额等创新投资方式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保险资管机构普遍面临一个难题——保险资金审慎运用原则与科技创新固有高风险特点之间存在客观结构性矛盾,如何破解?
记者了解到,国寿资产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方面,探索形成了S份额等创新投资策略。
一个背景是,当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基金的总规模已达14万亿元,对新质生产力建设中最具活力单元的“创业企业”提供了不同阶段的资金支持。不过,近几年在国内外新环境的挑战下,股权投资的募资与退出问题相叠加,造成了股权市场的“堰塞湖”,最终发挥的效能大打折扣。
为此,国寿资产通过S份额对股权投资市场进行的长期耐心资本接力,实现了多重积极效果:
一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堰塞湖”问题,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提供增量差异化资金,助力科技创新企业专注技术创新,构建产业平稳发展的金融环境。
二是通过接力时间点的选择,实现了围绕基金投资项目的价值分析,平衡了保险资金的审慎运用原则与科技创新发展的风险性,同时也为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寻找到了新的增长极。
三是构建了新型政企合作、区域发展思路,在关键领域实行的分阶段接力模式,实现了政府引导扶持产业“从0到1”、市场化资金接力“从1到100”的投资良性互动。
科技金融实践逐步进阶
从实践来看,过去三年中,国寿资产以每年一个小台阶的方式,逐步实现了对科技金融从探索到策略的逐步完善。
首先,是耐心资本发力,破冰“卡脖子”技术。
2022年,国寿资产发起设立的“中国人寿-电子混改1号股权投资计划”顺利完成募集发行,促成19.9亿元增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核心主业平台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PKS体系(基于飞腾处理器和麒麟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发展集成电路先进制程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助力标的公司全力攻坚网信领域重大工程,加速实现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该项投资助力了我国信创产业发展,也成为国寿资产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股权直投的初次探索。
其次,是布局核心科创领域,接力产业持续发展。
2023年11月,国寿资产发起设立“中国人寿-沪发1号股权投资计划”,投资规模约118亿元,以S份额投资方式受让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基金底层资产均为我国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重点企业,该笔投资相当于一次性投资了2016年以来集成电路优质企业一揽子资产组合,较好解决了科技创新领域投资中的早期风险问题与后期估值过热问题。
国寿资产表示,此次投资通过主动融入“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找到了保险资金审慎运用与科技创新、区域发展之间的同频共振点,实现金融创新赋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是聚焦首都建设,发力创业投资。
目前,高层及相关部委多项政策均加大对创投领域的引导支持力度,不过创业投资领域具有高风险、小规模等特点,保险资金过往参与较少。不过,在创业投资领域,国寿资产已实现突破。
2024年12月,国寿资产发起规模50亿元的“中国人寿-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以S份额投资方式参与创投母基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该基金是全国首个聚焦硬科技领域投资的政府投资母基金,运行七年来,在引导社会资本开展投早、投小、投长期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支持了一批专注硬科技投资的子基金,孵化、落地了一批优质科技企业。
这是在S投资策略基础上的再进阶。国寿资产表示,通过以“类指数投资”布局“四投”领域的创新举措,实现破题和强化创业投资支持的实践突破,在保险资金与创业投资之间“架桥铺路”,探索出了保险资金进一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