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棒效果明显,引导券商当好“看门人”
2023年年末中国证券业协会实施的《评价办法》明确形成“1+4+1”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指内部控制评价,反映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4”是指执业质量评价,反映证券公司4类投行业务即股票保荐、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股转公司(北交所)相关投行业务的履职尽责和业务规模情况。第二个“1”是指调整项,主要反映投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情况。
“今年评级特别关注2024年券商投行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情况,各家券商都进行了统计汇报。”华泰联合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通过评级指挥棒,引导券商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实体经济,提高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能力。
华泰联合证券相关人士指出,评级成绩单的出炉,将督促保荐机构强化质量意识,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快从注重“可批性”向注重“可投性”转变,引导业务展业更加向科创类产业倾斜,推动投行业务聚焦主责主业,把握投行业务质量和提升内控水平,降低因投行项目质量不足产生的风险,提高投行业务综合执业质量。
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指出,只有高标准、严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将风控制度做实做细,建好防火墙,严防业务风险,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一是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筛选出代表新质生产力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优质项目,比如近期我们推动了国产数据库领先企业达梦数据在科创板上市;二是要强化投行全过程管控机制,构建并完善投行业务执业质量的过程考评机制,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创新内控及尽调手段,充分排查项目潜在风险;三是强化投行文化建设,提升投行人员队伍执业能力和合规意识,守住道德底线、合规底线、专业底线和执业底线。
“从评价结果看,总体客观反映了各公司执业质量,符合市场预期。”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下一步将及时总结评价实践经验,根据监管部门和会员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优化评价指标,进一步加强各类业务评价之间的统筹协调,更好发挥投行业务质量评价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证券公司更好发挥“看门人”作用,不断提升投行业务执业质量,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